壹、依據
一、教育部99年12月27日臺國(一)字第0990226045號函辦理。
二、桃園縣政府99年12月17日府教體字第0990562982號函辦理。
貳、目的
一、了解校園霸凌之定義、種類,做好預防勝於治療。
二、建立師生對霸凌之預防、發現處理之知識與能力。
三、推動校園反霸凌措施,建立安全、溫馨與和諧之友善校園。
參、校園霸凌的定義、類型與具體型態
|
定義 |
類型 |
具體型態 |
校園霸凌 |
1.
具有欺侮行為。
2.
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。
3.
造成生理或心理侵犯的結果。
4.
雙方勢力(地位)不對等。
5.
其他經學校「防制霸凌因應小組」確認為個案者。 |
肢體霸凌 |
毆打身體、搶奪財物… |
語言霸凌 |
出言恐嚇、嘲笑污辱… |
性霸凌 |
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 |
反擊霸凌 |
受凌反擊… |
網路霸凌 |
散佈謠言或不雅照片… |
擊霸凌 |
排擠孤立、操弄人際… |
肆、防制校園霸凌工作實施方式
一、一級預防(教育宣導):
(一)目標:透過專業成長教育之宣導,增加教師對霸凌影響之認知與對學生霸凌行為之類型、成因及合理有效處置措施之知能,並加強老師班級經營之能力。
(二)行動方案:
1.成立反霸凌小組,調查、處理及解決霸凌事件。
2.
於朝會時間,向學生做「反霸凌」宣導及法律知識宣導。
3.
印製及發給每位學生反霸凌「緊急求助卡」、宣導申訴專線〈0800775889〉,接受霸凌申訴與處理。
4.
透過教師夕會對教師宣導反霸凌實施策略,促進教師處理霸凌之能力。
5.
於學年會議列入「反霸凌」討論主題,透過同儕討論,學習有效的行為改變技術,以及班級經營策略,防範霸凌發生。
6.於教師週三進修列入反霸凌知能研習,提升教師反霸凌能力。
7.加強推動校園安全地圖、增設緊急求助鈴、監視器等設施,以消除校園死角。
8.強化校內導護功能、校園警衛巡視,維護學生課間及課後校園安全。
9.開設高關懷課程,協助處理校園之中輟及高關懷群個案。
10.
編製反霸凌家長宣導單,結合親師力量,強化家庭功能,提昇學生良好行為之養成。
11.加強學生法治、生命、品格、人權等教育,培養學生自愛愛人,合群向善之處世態度。
二、二級預防(發現處置):
(一)目標:強化師生發現霸凌之敏感度,處理霸凌之正確流程,使霸凌危機傷害減至最低。
(二)行動方案:
1.建立高危險群學生檔案,不定時進行關懷與輔導。
2.學校與派出所完成簽訂「校園安全支援約定書」,強化警政支援綱絡,如遇霸凌發生,有效支援處理。
3.霸凌事件發現處理流程詳如附件一。
三、三級預防:
(一)目標:追蹤並輔導霸凌事件相關人員,關心受害人身心健康成長、導正加害人偏差行為,落實友善校園。
(二)行動方案:
1.追蹤個案學生,預防事件再次發生。
2.進行個案輔導,導正加害學生偏差行為。
3.進行班級輔導,平息霸凌原因,促進和諧友愛班級氣氛。
4.必要時引進專業輔導人員進行輔導。
5.個案輔導詳加紀錄、做為追蹤輔導之參考。
伍、本辦法經校長核定,校務會議決議後施行,修正亦同。